联系我们
地 址: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大龙乡光华村12组
联系人:杨林(先生)
手 机:15228168868
Q  Q:1789408009
邮 箱:1789408009@qq.com
邮 编:638500

官 网:www.huineicun.com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园艺知识 > 公司新闻
云南林区经济逐渐复苏
发布来源:四川仲达园林绿化工程   发布时间:2014-12-25

云南自天保工程启动后,许多地方充分利用林区丰富的自然资源,积极发展非林木产业,实行综合开发利用,大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林区经济已逐步走出“独木支撑”的困境。

一是依托森林资源,开展生态旅游。停止天然林采伐后,一些地方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森林生态旅游,调整产业结构,实现了林区经济的成功转型。如迪庆州在工程实施前,林业收入占财政收入的60%以上,属典型的“木头财政”。工程实施后,全面停止了天然林的商品性采伐,地方财政一度陷入困境。为此,迪庆州调整产业结构,依托风光秀丽的天然林资源,大力发展森林生态旅游业,到2005年旅游人数超过260万人次,旅游收入突破20亿元,走出了一条不靠砍木头发展经济的新路子。

二是开发林下资源,发展非木质产业。近年来,我省天保工程区通过森林管护,改善了生态环境,促进了林下资源的增长,仅野生食用菌采集每年为农民和企业增收20亿元左右,每年出口创汇超过8000万美元,其中仅楚雄州每年就增收2亿元,该州南华县农民仅此一项每年户均增收1200元,这已成为山区农民和企业增收的重要渠道。另外,松香松脂也成为林区增收的新亮点,仅2006年我省松脂产量就达到11万吨,松香10吨,产值达7亿多, 出口创汇超过5000万美元。

三是结合工程建设,发展特色产业。根据中央、省委两个9号文件精神,按照“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发展思路,结合公益林建设,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型树种,工程实施以来,累计发展以核桃为主的经济林46.63万亩,竹林11.4万亩,以云南松、思茅松为主的松脂原料林186万亩,以西南桦为主的速生丰产林近30万亩,调整了产业结构,培育了后续资源。丽江市通过大力发展种植业,使种植的青刺果、青梅、花椒、海棠果、核桃等各种特优经济林果形成了一定规模,培植了得一食品公司、绿丫头果脯公司、永胜林果核桃油公司、华坪承丰竹产品开发公司等一些林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弥勒县江边林业局结合公益林建设,发展以麻竹为主的竹林3.83万亩,累计间伐竹材1600 吨,总产值达51.2万元;生产成品竹笋 190吨,总产值达180万元。巧家县结合天保工程发展蚕桑、花椒、苦丁茶等优势产业,群众增收800万元,促进了林区农民和森工企业职工的增收。

四是盘活存量资产,增加企业收入。有的森工企业,利用停伐后的闲置资产,积极开展租赁、承包经营,使闲置资产产生了效益。如江边林业局利用原纤维板厂场地,兴办起一个年产300吨的竹笋加工厂,黑白水林业局利用原纤维板厂场地,兴办起一个年生产能力为8000平方米的石材加工厂。

五是提高科技含量,发展高效林业。丘北县与省林科院合作,建立年产100万株的云南红豆杉苗圃基地,种植红豆杉药用原料林6700亩,2006年部分红豆杉已开始采叶,亩产值达到495元,经济效益初步显现。

六是利用资源优势,发展种养殖业。部分森工企业利用林区的资源优势,根据市场需求,大力发展养殖业,改善了职工的生活,提高了职工的收入。如丘北县的森工企业养殖黄牛等牲畜1000多头;种植周期短、见效快、效益高的黄栀子、草乌等药材7000亩,开始探索后续产业培育的新路子。

(王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