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州以中低产林改造为抓手提高林业综合效益
发布来源:四川仲达园林绿化工程 发布时间:2014-12-25
为优化树种结构,完善生态功能,提升林地质量,增加单位面积产量和效益,最近文山州制定中低产林改造实施意见,明确规划从2010年到2020年十年间完成改造任务800万亩,使改造后综合产值提高50%以上。 围绕发展目标,文山州认真分析现有低产林资源现状和发展落后原因,举招破解低产发展难题,优化林分质量和结构,提高林业综合效益。 加强领导。切实加强对中低产林改造的组织领导,认真组织编制中低产林改造规划,明确各级党委、政府主要领导是中低产林改造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是中低产林改造主要责任人,统一研究、部署和协调中低产林改造实施过程中的重大事项实行目标管理,加强考核奖惩,确保责任落实、工作落实。 加大投入。按照“政府引导、企业参与、群众主体、整合资金、集中投入、合力改造”的要求,要制定一系列中低产林改造的优惠政策,吸引民间资金和社会资本参与中低产林改造。对符合中低产林改造条件和有利于森林资源保护、林产业发展的要给予大力支持。除省财政的补助资金外,州县财政也要加大扶持力度,重点对1000亩以上和10000亩以上连片采取结构调整、树种更替、林分抚育、封山育林、补植补造等方式进行改造的项目进行补助。同时,鼓励龙头企业和广大林农规模化、高规格发展经济林产业。要勇于创新、善于借力、整合资源、拓宽路子,多渠道多形式推进中低产林改造。将中低产林改造列入油茶、核桃、杉木林等木本油料和速生丰产林产业发展的补助范围,走“产业结合型”改造路子。采取政策优惠、信贷扶持、技术支持等方式,走“龙头带动型”改造路子,把林产业做成富民、惠民的大产业。 科学规划。要科学编制规划,严格改造标准,突出改造重点,坚持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围绕全州木本油料、珍贵用材林、特色经济林、速生丰产林、森林食品和药材等基地建设,提高商品林的综合产值,实现森林资源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遵照规划,细化工作任务,落实工作措施,要按照实施方案,编制作业设计,认真组织实施,确保中低产林改造有序推进。 强化科技。按照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合理选择中低产林改造树种和改造方式;加强中低产林改造科研攻关,提升技术支撑保障能力;大力推广丰产栽培、集约经营、生物防治等实用技术,提高造林水平,增强改造实效;切实加强种苗管理,坚持良种良法,严把种苗质量关、整地质量关、栽种质量关、抚育质量关,逐步实现标准化、集约化、现代化的林地和林业经营。 规范程序。凡纳入中低产林改造规划的林地,属经过林权制度改革分包到户和流转到户的林地,由林权所有者自主决定是否改造和改造的方式,林权所有者提出的改造申请,乡(镇)林业站应优先考虑实施中低产林改造业主的森林采伐指标,并在10个工作日内审核上报,县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在10个工作日内审批。改造过程中,凡需采伐林木的,只纳入采伐限额管理。属集体经营的林地,须按《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有关规定,经民主决策同意,并报县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属企业和国有的林地由其经营管理单位提出申请,报县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批。中低产林改造采伐的木材及其剩余物,凭乡镇林业站证明,由县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办理运输手续。 严格管理。制定项目管理试行办法,规范项目申报、审批、建设、验收等工作,指导各县、各有关部门开展中低产林改造工作。坚持限额采伐制度,决不能“借中低产林改造之名,行采伐林木之实”。建立健全中低产林公示制度,接受社会监督。改造任务结束后,县级组织自查,州级组织复查,省级抽检核查,并将检查验收结果作为兑现补助资金和安排下年度改造计划的依据。针对各种改造措施,高标准、高质量完成示范样板,调查研究、总结试点、培植典型、整体推进,全面推开中低产林改造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