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泽县农村能源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发布来源:四川仲达园林绿化工程 发布时间:2014-12-25
“女人做饭满屋烟,烟熏火燎泪满面”、“男人砍柴起得早,山高路远好辛苦”。这些民谣在会泽县广为流传,倾诉着广大农村妇女做饭窘境和男子进山林砍柴的艰辛。在山区面积占全县总面积95.7%的会泽,过去农民用土灶做饭,做一顿饭要烧很多柴。山乡群众把这种费柴的土灶,形象地称为“老虎灶”,严重破坏了生态植被。一户农民,一年要烧柴4000公斤左右,缺柴地区的农民仅上山砍柴背柴一年要占去1/4的劳动力,四处奔波,打柴、运煤,有的往返百里,风餐露宿,不但影响孩子上学,甚至为了烧柴影响邻里团结。 为了改善生态环境,就必须从改变人们的传统陋习开始,“十一五”期间,会泽县把农村户用沼气建设作为“千村扶贫,百村整体推进”、“重点村建设”、“母亲沼气”、“保护母亲河行动”、“国债易地搬迁”、“巩固退耕还林工程”和“国债沼气”等项目的核心工作,科学规划,重点建设,精心管理,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其沼气建设和改灶的数量、投资“三破”历史记录。 一是农村沼气池建设数量突破历史最高记录。“十一五”期间共完成沼气建设31623口,占全市保有量的60%。二是农村改灶数量突破历史最高记录。“十一五”期间共完成农村改灶44279户,占历年累计数的28%,;第三,投资力度创历史之最,“十一五”期间,共投资沼气池、节能改灶、农村能源村级服务网点建设资金高达4715.35万元,是“十五”期间的10倍。 同时,会泽县的农村能源建设走上了良性发展轨道,从重建轻管走向建管并重阶段。2008年以来,会泽县按照“一套进出料设备、一辆抽渣车、一套检测设备、一套维修工具、一批沼气零配件、一处服务场所”的标准,首次示范完成了4个服务点的建设,并在服务网点挂上“农村沼气服务站”或“农村沼气服务点”的牌子。目前,全县共布置服务网点56个,为沼气建设农户提供优质、规范、高效、安全的技术指导和服务,极大地促进了我县农村能源建设的健康快速发展。 如今,只要走进实施沼气、节能改灶项目的村,就可看到一个个村落美观漂亮,一座座刷白的农房洒满阳光,一张张笑脸似春花绽放,一阵阵欢声笑语随处飘荡……尤其令人欣喜的是,古老山乡千年的陈规陋习荡然无存,代之而起的是农民的新生活、新时尚。一项项扶贫项目把生态家园和生态建设、新农村建设相结合,提倡低碳生活,大搞以沼气为主的清洁能源建设。如今,全县有5万多户农民建起“一池三改”沼气池,烧水、做饭用上沼气,还有不少农户烧水、做饭用上了液化气、电、煤、太阳能等新能源。据悉,全县有7万户左右农户用上了无污染、可持续利用的清洁能源,给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不但庭院干净卫生,节省了购买燃料的费用,而且带动了农户养牛、养猪等家畜的积极性,促进了循环农业和低碳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