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勒县“五个到位”推进农村能源建设
发布来源:四川仲达园林绿化工程 发布时间:2014-12-25
n 弥勒县把加快以沼气建设为主的农村能源工作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来抓紧抓实,采取有效措施发展农村户用沼气池,提高沼气池综合利用率。目前,全县共建成使用农村沼气池17555口,建立了多个“精品沼气示范村”,产生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一是健全机构,领导到位。为保证沼气建设顺利、稳步推进,弥勒县政府成立由分管副县长任组长,相关部门领导为成员的实施农村沼气国债项目领导小组,明确各成员单位职责,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措施,稳步推进沼气建设。县政府常务会多次研究沼气建设工作,为沼气建设安排必要的工作经费。县人民政府还把沼气建设作为乡镇年终考核的重要指标,与各乡镇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工作格局。 二是加大宣传,声势到位。弥勒县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对农村沼气建设在改善生态环境、改善农村卫生状况和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的地位、作用、技术模式进行全面、深入、广泛的宣传,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加大宣传国家补助政策,鼓励广大农民积极筹资、投工投劳开展沼气建设。抓好典型培育,通过典型示范,以点带面,推动农村沼气建设向纵深发展。相关部门结合工作实际,积极开展沼气实用技术培训,普及沼气利用知识,使基层干部和群众普遍熟知沼气管理的基本知识,对沼气及配套建设产生极大热情,能够自觉投身到沼气建设工作中。 三是壮大队伍,服务到位。弥勒县农村沼气池建设中全面推行“预算—选点—放线—建池—安装—使用—维护”的全程跟踪服务模式,较好地解决了人民群众“想干也没钱干、想干也不会干、干了也不会用”的问题。 先后出台了《农村沼气建后服务管理方案》、《农村能源技术员管理规定》、《农村沼气建后服务管理细则》等相关规章制度。经过举办多期专业知识、操作技能培训,目前,全县共有96名取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农村沼气技术人员,与县农村能源工作站签定《安全施工合同》后做到持证上岗,定岗定责,在保证了“量”的同时保证了“质”。弥勒县还建立起了较为完善的县、乡、村三级农村沼气技术服务网络。按500~700户增设一个服务点的原则,全县共设置了35个村级服务点。服务网点设在技术员家中,签定《弥勒县农村沼气村级服务点技术员管理合同》后,负责开展指定区域内的沼气池的故障排除和日常使用、安全管理、综合利用等技术指导。 四是加强督促,质量到位。弥勒县始终把安全生产和管理工作作为沼气建设的首要工作,加强对生产、管理、使用过程督促检查。全县各级各部门举办沼气技术培训班,讲解技术问题,严格执行沼气管理规范,普及沼气安全管理知识。为加强安全管理,还印制了《农村户用沼气池安全管理和使用手册》,做到人人讲安全,人人懂安全,一户一册,杜绝安全事故发生。为及时解决农户在沼气池日常管理、使用中存在的问题,抽调专业技术人员逐户进行现场解决问题,起到了很好的效果,有力地推动沼气建设发展。结合省州农村能源建设质量相关要求,督促全县技术员提高农村能源建设工作质量,并将建池质量、群众反映好坏和执业资格鉴审挂钩,实行考核。组织召开沼气池建设现场会,开展沼气池标准示范池建设活动,规范了建池程序和标准,提高了工作效率,为进一步提高农村能源建设质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五是严格政策,补助到位。近几年来,弥勒县沼气池建设项目不断增多,建池补助标准逐年提高。2009年每建1口的现金补助由2008年的1000元提高到1500元。在配合省、州有关部门积极做好检查验收工作的同时,弥勒县积极组织审计、财政、林业、农业等部门做好资金兑现,做到不重不漏,使人民群众真正得到实惠,有力促进农村能源建设步伐。(弥勒县林业局 王智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