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华县退耕还林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发布来源:四川仲达园林绿化工程 发布时间:2014-12-25
耕地用来种树,怕影响粮食生产,且经济效益难以估计。这是实施退耕还林之初农民群众普遍担心的问题。如今,实施退耕还林已五年多,以南华县龙川镇平山村委会的彭家、张家两个村民小组为例,成效明显,令人欣慰,一是促进了农民增收。两个村民小组聚居于同一自然村,共有138户,538人,村旁有118.7亩旱地,退耕前种植杂粮,2002年退耕还林后,承包该片耕地的134户农户种上了桑树,当年人均纯收入就由1500元增加到1870元,到2007年,两个小组的经济总收入由2002年78万元增加到117万元,增长50%,人均纯收入达2200元,增长速度46.7%,所均增长9.36%。二是为农户找到了新的经济发展门路。农户的传统经济来源主要靠粮食生产,家庭养殖及打工收入,实施退耕还林后,退耕农户依托种植的桑树开展了养蚕业,剩余劳力不用外出打工也能取得较好的经济收入。三是减轻了农户的劳动强度,提高了经济效益。退耕地种植杂粮饲养畜禽,年亩产杂粮不足600斤,折合经济收入不到1000元,且体力劳动较繁重,退耕还林后,除中耕管理外,已基本无重体力劳动。从资金投入上看,经营退耕还林地每年每亩需投入资金350元左右,与种杂粮的投入差别不大,而从2007年的情况看,平均每亩退耕还林地的养蚕收入就达到2000多元,比种粮收入增加了一倍。(南华县林业局许正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