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加强领导,健全管理机构。为保障云南省以膏桐为主的生物质能源林建设顺利推进,省林业厅于2006年1月成立了由白成亮厅长任组长,冷华副厅长任副组长,造林绿化处等相关处室和单位领导为成员的生物质能源林建设领导小组。同时在省林业厅造林绿化处设立了生物质能源办公室,专门负责云南省林业生物质能源建设的具体业务工作。
二是编制规划,明确发展目标。省林业厅组织有关处室和专家在深入调研、科学论证的基础上,编制了《云南省林木生物质能源—生物柴油原料林发展规划》。《规划》提出,到2020年全省要重点扶持培育一批生物柴油原料林基地,种植膏桐1000万亩,加上现有的橡胶等油料林,力争建成总规模1500万亩的生物柴油原料林基地,形成年产近200万吨,产值超过30亿元的新兴优势产业,把云南打造成全国最大的膏桐生物质能源原料林基地。
三是及时召开会议,全面安排部署。2006年4月,省林业厅在红河州召开了全省膏桐种植发展现场会议,进一步明确了云南省膏桐产业发展的思路和目标任务,对膏桐示范种植和种质资源调查等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2006年,经过多方争取,省财政厅调剂安排了5500万元专项资金,在40余个县市投资建设膏桐能源林示范基地,完成膏桐种植11.5万亩。今年1月,省林业厅又在西双版纳召开了全省膏桐产业发展现场会,总结交流了去年云南省膏桐示范种植经验,进一步统一了思想,有力地推进了云南省膏桐生物质能源产业的发展。今年,云南省将在国家林业局和中石油公司的大力支持下,进一步扩大示范基地建设规模,带动群众和社会投资膏桐种植的积极性。
四是加大科技支撑力度,开展良种筛选繁育。省林业厅十分重视膏桐良种的筛选和培育,积极增加种苗科技含量,奠定产业发展基础。去年,省林业厅组织省种苗总站、省林科院等单位的专业人员指导全省15个州市81个县市区开展了膏桐种质资源调查,目前已基本完成调查统计工作,基本摸清了全省现有膏桐资源、适宜膏桐种植的土地资源分布情况,筛选出了膏桐优良林分和优良单株。中国科学院驻滇科研单位,云南省的部分科研院校也在生物质能源开发利用方面作了很多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如省林科院将膏桐良种选育、丰产栽培技术研究等作为“十一五”时期林业重点课题,组织科研人员进行攻关研究。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在种质资源收集、良种选育和种植试验等方面开展了深入研究。云南师范大学农村能源重点实验室一直致力于膏桐种子提取生物柴油的脂化和改性等加工技术的研究。中国林科院资源昆虫研究所在培育生物质原料林方面也进行了试验研究。
五是引进企业,强化合作。省林业厅在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上始终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带动、群众参与、共同发展”的思路,注重引进战略合作伙伴,通过“大开放、大合作”促进“大发展”。目前,英国阳光科技集团已与云南省红河州签订了造林投资合同,计划种植膏桐100万亩。北京菲菲森旺资源有限公司在云南省楚雄州双柏、永仁等地签订了土地使用合同,去年已种植膏桐4.2万亩。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与云南省政府签署了合作协议,并与云南省林业厅共同投资建设膏桐良种繁育基地和膏桐能源林示范基地,中石油公司计划投资500万元开展膏桐良种繁育及丰产技术研究,今年还将投资建设40万亩膏桐能源林示范基地。根据国家林业局、中石油公司与云南省商定,这40万亩示范基地主要布局在全省6个州市11个县。今年3月27日,省林业厅已召集上述州县林业局的领导在昆明举行会议,安排部署了40万亩膏桐能源林示范基地建设工作,与会的各州县对膏桐苗木准备和造林地落实等情况作了汇报,表示苗木准备充分,地块已落实,正在开展作业设计等工作,只要资金尽快到位,一定能按期完成造林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