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威远镇位于县人民政府驻地附近,辖3个社区居委会、22个村民委员会314个村民小组,境内居住着傣族、彝族、拉祜族、回族等24种民族具有林木生长的优越光热水土条件和丰富的森林资源,全镇有林地面积150.16万亩,占国土面积1108平方公里的85%,其中:国有林面积66.3万亩,集体林面积52.7亩,自留山面积9.24万亩,活立木蓄积量达661.8万立方米。2008年,全镇生产总值达1.76亿元,工农业总产值达3.35亿元,粮食总产量达2.8万吨,乡镇企业营业总收入达3.75亿元,地方财政收入达0.43亿元;全镇有22981户,总人口7.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2万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为65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6‰,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125元,农民人均从林业上获得的收入达560元,林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达68.6%。 多年来,威远镇的林木林地由集体管理、统一管护,林木产权不明晰,林木林地私下流转秩序混乱,资源优势不能显现,农民从林业中没有得到多少利益,严重制约着农民发展林业的积极性。为拓宽农民经济收入渠道,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威远镇党委、政府在景谷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下,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念好“山”字经,做好“林”文章,于2006年4月中旬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组长,镇长为常务副组长,相关单位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全面掀起新一轮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通过三年多不懈努力,威远镇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集体林确权面积52.67万亩,确权率达100%;完成集体林权主体改革309个村民小组,发放林权证8034本,发证面积为49.2万亩。林改无可厚非将成为威远镇财政增长,农民增收,社会增效,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 一、林改发展了农村生产力 林改有效调整了林业生产关系,解放和发展了林业生产力。首先,林改调动了林农造林育林积极性。造林由过去了“要我造”变为现在的“我要造”,而且出现了“争山争苗”造林的喜人现象。林改前,全镇造林面积为11.24万亩,全镇造林面积达28.75万亩,林农保护资源的积极性也空前高涨。“管好自家山,看好自家林”已成为林农的自觉行动,有的村民小组的林农还自发组织护林防火,盗伐、滥伐林木现象也大幅度减少。 林改促进了林业的现代化生产。林农在依法、自愿、有偿的基础上,通过森林资源流转市场,用林权证进行抵押贷款,促进了林业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森林资源的优化配置。如:威远镇香盐村民委员会奋发、平田两个村民小组共22户林农用林权证抵押向县农业银行贷款25万元,使林业成为农民的“绿色银行”。林改后许多村民都自豪地说:“山不动,林不动,我们奔小康”。 林改增强了林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今天有林就砍,明天怎么过不管”这是林改前林农心态的普遍现象。通过林改,“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农民的经营主体地位得到确立,权、责、利关系得到明确,林业经营效益与林农收入直接挂钩,村民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视林来,“把山当田耕,把树当菜种”,自觉学习运用林业科学技术发展林业生产,促进了林业科技与生的结合,提高了林地单位面积产出效益。林改后竹子从3元/棵提高到了4元/棵,增长了1.33倍。 二、林改改善了农民生活 通过改革,还山于民。林农成为集体山林真正的主人,广阔的山地成为林农兴林致富的舞台,林逐敢于投入,舍得投入,“把山当田耕,把林当菜种”,提高了林业生产经营效益,使林农不离农门就实现增收致富的目标。威远镇林改前,全镇人均收入1830元;林改后,人均收入提高到2125元。林改落实了山林经营主体,许多群众分到了采脂林,获得了较稳定的收入,林农吃下了“定心丸”,群众造林、育林、护林积极性空前高涨,涌现出了一批造林大户。如香盐村林农刘克俭一家向他人承包山地种植桉树850多亩,经测算5年后毛收入可达160万元,进一步壮大了经济实力。 三、林改推动了乡风文明 首先,林改改变了农村陋习。林改前,村民对山林不重视,耕山没有积极性,每到农闲时候,农民无所事事,经常沉迷于打牌搓麻将赌博。林改后农民的思想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学科学、学技术成为农村的一种时尚,一门心思求发展想致富,全镇共开展各类科技培训685场次,参加培训3.46万人次,林改促进了农村矛盾的有效解决。林改既是利益调整的过程,也是矛盾解决的过程。这次林改有效解决了林改前界址不清,山林纠纷、大户与林农山林不均等历史遗留问题,也缓解了农村干群的矛盾,使林区社会邻里之间、干群之间和谐相处。威远镇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中,把解决矛盾纠纷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累计发生林权纠纷711起,已调处705起,调处率99.2%。通过林改使历史遗留的林权纠纷矛盾得到了有效解决,社会治安明显好转,促进了“文明威远”的建设。 四、林改改变了村容村貌 林改,通过收取适当林地使用费和参与现有林的收益分成等,可使村财政增加收入。据粗略统计,威远镇每年从林业上可获得经济收入达2912万元,村财增长了,就能为民办好事、办实事、解难事。现在,威远镇已先预支林改将收取的部分费,投入1000多万元建设村委会办公用房、粉刷维修党员活动室,加强图书室、篮球场、农村能源建设、户与户及村组之间的文明串户路等建设,并进行电视网络改造,现全镇已建沼气池7618口,有6000多户人家安装了太阳能,农民生活条件大有改观。 五、林改促进了民主管理 林改,是一次全面深入、生动的民主法制教育活动,使领导干部及工作人员懂得了依法行政,有效地杜绝了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暗箱操作”乱卖山乱花钱的现象,村干部作为村集体内部成员,也与群众一起公开透明地参与分山分林。群众也懂得了如何依法维权,知道“光村干部说了不算,村民代表会议通过了才算数”,主动参与集体事务管理推动了村务公开,管理的公平、公正、透明,有效加快了农村民主化进程,改善了干群关系。全镇22个村都成立了村民理财小组,一本账让村民们看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村民自治的氛围日益浓厚。 景谷县威远镇通过全面实施林改,初步建立了“产权归属清晰,经营主体到位,权责划分明确,利益保障严格”的现代林业产权制度,实现了“山有其主、主有其权、权有其责、责有其利”的预期目的,有力促进了全镇人民群众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