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和发展并重兴林与富民双赢
发布来源:四川仲达园林绿化工程 发布时间:2014-12-25
永平县北斗乡地处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永平、漾濞、云龙三县八乡镇结合部,全乡国土总面积483.2平方公里,林地总面积达58.19万亩,森林覆盖率83%,是永平县国土面积最大的乡,也是一个林业大乡。长期以来,由于林业产权机制不活,集体林区普遍存在着产权不清、经营主体管理不到位等问题,林业产业发展受限,林农的利益难以兑现。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以后,明晰了产权,实现了“山定主、树定根、人定心”,广大林农发展核桃产业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有力地促进了林业产业的快速发展。 2008年,全乡核桃种植面积16.7万亩,其中种植面积在1000亩以上的大户有2户、500-1000亩的有4户、100-500亩的有300多户,户均占有核桃56.3亩563株,人均占有核桃126株;产量1213吨,产值2426万元,仅核桃一项人均收入达1800多元,核桃已成为富民兴乡的重要支柱产业,成为了北斗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顶梁柱”和山区农民增收致富的“摇钱树”。 明晰产权 筑牢产业发展基础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林产业在山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显现,广大农户“靠山吃山、靠山养山和靠山发展”的意识不断增强。然而,由于权属不清,加之很多林农都抱有“与其等树林成材后再卖,不如现在就攥着钞票踏实”的心理,森林管护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山是大家的,遇到乱砍滥伐不好管、不愿管,出现“一放就乱、一管就死”的现象,就像村民对巡山护林员说的那样“那么多的山你们巡得过来吗?管得住吗?”。打破林业资源管理工作的局限,积极探索建立新的林业资源管理工作机制势在必行。2006年4月,北斗乡抓住永平县被列为云南省9个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县之一的有利时机,围绕“资源增长、农民增收、生态良好、林区和谐”的目标,以产权改革为核心,加强领导,精心组织,认真实施,变集体林权“公有”为“私有”,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欢迎和拥护。通过改革,全乡明晰产权的林地面积达56.43万亩,发放林权证3588本,确权率和发证率分别达99.9%。产权明晰后,广大林农把“树林子”当成“菜园子”自觉管护,造林、护林、用林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调动。正如北斗乡北斗村核桃种植大户常永祥所说:“以前不敢大胆的发展核桃,因为权属不清,万一发展了今后又不是自己的怎么办?现在党和政府进一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明晰了山林权属,维护了我们林农的权益;我们拿到了林权证,吃下了“定心丸”,我们的心里就更踏实了,发展的信心也更足了。我还想在核桃深加工上做文章,联合广大核桃种植户,建立起自己的加工企业和销售体系,形成产、供、销一条龙,农、工、贸一体化的经济联合体”。目前,常永祥户核桃种植规模已达到了1200亩,2008年核桃收入40多万元,成为了北斗附近最富盛名的泡核桃种植大户。 规划先行 拓宽产业发展路子 北斗乡虽然自然条件优越,适宜核桃生长。但由于核桃种植零散,群众对核桃产业发展不敢大胆想也不敢大胆做。产权明晰了,怎样带领林农走林业产业化发展路子,又摆到了乡党委、政府的面前。结合此次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乡党委、政府经过认真调查分析和反复讨论研究,决定立足北斗实际,依托林地资源优势,坚持“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理念,引导群众转变观念,念好“山字经”、做好“林文章”,大力发展林业产业。产业要做大,规划必先行,北斗乡按照“全国核桃林业标准化示范区”的要求,围绕科学规划、集中连片、规模种植的发展思路,以适宜村为主体,实行集中连片种植,将全乡核桃基地建设规划为“两带三区”,即新村—黄莲—梅花—北斗为第一产业带,六米—黑豆场—双河—栗树坪第二产业带;以顺濞河流域为主的1700米以下的低海拔地区为山核桃种植区,1700—2200米的中海拔地区为本地优质核桃种植片区,2200米以上高海拔冷凉地区为新疆核桃种植片区。同时,制定了详细的年度发展规划,截至2008年底全乡的核桃面积达到了16.7万亩,从2009年开始,每年再种植核桃2万亩,力争使全乡的核桃面积到2012年发展到24万亩,使全乡的核桃面积发展到占全县核桃总面积的30%左右。通过科学规划,进一步整合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拓展发展空间。同时,明确提出了发展中要实现四个转变,即:种植地点选择从在荒山荒坡、田边地角等传统种植地点向平坦肥沃的常耕地发展转变;从原来核桃收入作为家庭收入的补充转变为家庭收入以核桃收入为主转变;核桃的发展方式从零星种植、粗放管理向规范化、规模化、科学化、基地化发展和集约化、企业化管理转变;从数量型向数量、质量、效益并重型转变。 大户带动 提升科学发展水平 长期以来,部分群众把核桃看作是“懒庄稼”,只注重产出而不重视投入,任其自然生长而忽视了科技的投入,原本良好的核桃树长成了“小老头树”、“抱母鸡树”,营养不良、长势较差,收效甚微。如何帮农民算好生态账和经济账,如何加强管理和壮大产业,提质增效实现科学发展,克服“小进则满,小富即安”的思想,解决核桃种植周期长,部分农户“等烧不等煮”,发展的积极性不高等问题,北斗乡党委、政府作了大胆的探索,实施“大户示范带动”,使群众做有先导、学有榜样,最终实现集约发展。引进了大理建标公司,在新村村委会分期发展山核桃,力争发展到1万亩,既发展了核桃产业也解决了当地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同时,扶植好本地的大户,充分发挥典型样板的示范带动作用。农户陈学贤投入资金8万多元,种植美国山核桃134亩1340株,2008年核桃产量2340斤,产值达16万多元,同时,还为当地群众对种植美国山核桃的抚育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持。在陈学贤的带动下,新村村委会家家户户争先发展种植美国山核桃,截至2007年底,全村美国山核桃种植面积已达550亩。在大户的带动下,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了充分调动和发挥,呈现出抢着干、争着种、主动栽、加强管护的良好氛围,每年大春生产结束后,点播铁核桃、开挖种植塘、施肥、灌水、生石灰涂白等已成为广大农民群众的自觉行动。核桃产业发展了,如何卖的问题又摆在了乡党委、政府的面前,乡党委、政府又积极引导林农成立了新村村委会林产品经营协会等一批专业协会。专业协会的建立,实现了林产品与市场的有效对接,解决了林农由于市场信息不灵带来林产品贱卖等方面的问题。 返乡创业 产业发展增添亮点 北斗乡是全县的林业大乡,也是木材大乡。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昔日的木材大乡又焕发出新的活力,过去的“木材老板”又变成今日的“种植大王”,不少木材老板、外出务工青年、在外工作干部都纷纷回乡创业发展核桃,为北斗乡核桃产业发展增添了新的亮点。最值得一提的是新村村委会青年罗云红,2003年高中毕业后,考取了红河体育学院,由于家境困难,只读了半个学期后就放弃学业入伍参军。退伍回乡后,于2006年2月,只身踏上务工之路,来到澳门海关从事物业管理工作。2007年底,罗云红得知家乡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已经全面结束,分山到户的新村林农正如火如荼地上山发展林业经济的消息后,毅然辞去工作,揣着3万元积蓄日夜兼程赶回家。“在外打工不是长远之计,与其看人家赚钱,不如趁着政策好,早日自己干点事业”。“好政策就是一笔最大的财富。虽然资金不足,但可以滚动发展。要相信人勤地不懒的道理。” 在他的软磨硬泡循循善诱下,目不识丁的母亲开窍了,做出了一生中最了不起的一件大事:卖掉年猪支持儿子上山创业。罗云红凭借自己的勇气和胆识,起早贪黑、面朝红土背朝天的劳作,硬是在自家的200多亩的林地上种植发展核桃树1000多株,冬桃82株,其它经济林木200多株,还对父辈种植的60多株核桃树进行科学抚育管理。同时,虚心向核桃种植户取经学习,并采取种养结合、循环发展、科学管理的方法养了8条牛、26头猪,上百只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2008年罗云红仅靠核桃收入一项就达6万元,成了一位名副其实的返乡创业致富青年,率先走出了一条依靠发展生态林业增收的“生财”之道。 核桃产业的发展,正引领着北斗乡林农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道上越走越宽……(永平县林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