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州通过林权改革推动新农村建设成效明显
发布来源:四川仲达园林绿化工程 发布时间:2014-12-25
云南省红河州林权制度改革工作以来,不仅工作成效十分显著,而且改革所取得的成效有力地推动了新农村建设日益明显。 一是调动了广大农民植树造林的积极性。全州新增造林面积56万亩,比上年同期增长10个百分点以上。屏边县明晰林业产权后,全县涌现出了38户造林典型户,当年落实造林面积10万亩,完成造林4.28万亩,分别比过去每年增长了4倍和2倍。开远市共无偿发放苗木200余万株,全市新增造林面积1万亩。二是提高了老百姓的爱林护林意识。各地群众充分意识到“耕山有责、务林有利、营林增收”,纷纷想方设法管好自家山,看好自家林,制定和完善村规民约,严格森林资源管护。屏边县白河乡桐子村群众还自发组建56人的义务护林队伍,负责本村的护林防火工作。三是提升了山林价值。林改中,建水县首次拍卖的林地面积2154亩,成交额501万元。屏边县首次进行林地流转面积949亩,林木蓄积8123立方米,成交金额282万元。石屏县新城乡林木交易市场建立至今,上市交易成功并转运外地的金竹成交量大增。四是增加了村集体和林农的收入。林改试点当年,就有68家外来商家与当地林权所有者达成了合作意向,涉及林地面积35800余亩。福建省彰州市龙文区永吉装饰材料有限公司在屏边注册成立的华荣木业有限公司年总产值将达500万元以上,惠及农户30000户以上;湾塘乡牛碑等村小组完善集体林地出租创收10万元。五是加快了农村林业产业发展。立足当地资源,大力发展以核桃、八角等干果经济林,大力推进橡胶、茶叶传统产业发展,建成了一批特色林业主导产业,全州实现了核桃、桉树、橡胶、草果、棕榈、石榴及水果等产业的产值超1亿元和农民人均拥有1亩经济林的目标,初步形成了林业产业带。六是拓展了林业的多样性和多功能性。通过林改,促进林畜、林牧、林果、林菌等非木质经济和以草果、石斛等为主的林下资源开发,全州新植草果5万亩,从深度和广度拓展了林业的多样性和多功能性,拓宽了农民的就业渠道和增收空间,实现全州转移劳力3.8万余人次。七是促进了林区社会的和谐稳定。成功化解林权纠纷11103起,落实争议的处置权,有效维护农民权益,消除了群众心中蕴藏已久的怨气,过去长期存在的盗砍滥伐等破坏森林资源的案件有了明显下降,促进了林区社会的和谐稳定。八是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改革中,林改工作队员进村入户,同广大农民群众一道深入山头地块开展工作,有效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九是推动了农村基层的党风廉政建设。林改杜绝了“暗箱操作”,明晰了山林权属,改变了过去山林流转由村干部或乡镇干部说了算的局面,推动了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陈绍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