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地 址: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大龙乡光华村12组
联系人:杨林(先生)
手 机:15228168868
Q  Q:1789408009
邮 箱:1789408009@qq.com
邮 编:638500

官 网:www.huineicun.com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园艺知识 > 公司新闻
文山州全国森林采伐改革试点工作“八经验”
发布来源:四川仲达园林绿化工程   发布时间:2014-12-25

2010年,文山州西畴县列为全国第三批森林采伐管理改革试点工作启动后,该县建立工作机制,落实工作措施,注重工作方法,管理改革试点取得了八个方面的工作经验。
一是建立领导机制是前提。建立领导机制,成立领导小组是确保改革工作有人负责、有人过问、有人常抓、有人具体抓、最终达到圆满完成工作任务的先导和前提。西畴县成立了由县长为组长,四套班子分管联系领导为副组长,相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具体明确细化了相关部门的工作职责,为稳步推进改革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是完善工作措施是保证。工作措施,是针对某项具体的工作情况所采取的处理办法。积极有效的工作措施可以解决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落实做好工作夯实基础。我县在森林采伐管理改革试点工作中,从试点、组织、宣传、培训、检查等方面进行了周全安排和具体明确,从而促使改革工作做到全面起动、顺利推动,有效确保了改革工作的稳步、有序推进。
三是坚持“四个取消”是关键。西畴县严格执行“五个取消”。即一是取消采伐限额分年度控制,实行五年调节使用;二是取消消耗结构分项控制,不再按商品材、非商品材分项下达指标;三是取消由上而下安排的木材生产计划,木材生产由经营者自己决定;四是取消采伐管理中面积、蓄积双项控制,实行面积或蓄积单项控制;五是取消出材率按60%至65%计算核发运输证的规定,改变往日出材率按60%-65%核发运输证,不能超计划运输,即使工艺增加,技术提高,所生产的超出60%-65%的木材也无法运输,给林权所有者或经营者造成较大损失的局限。
四是“阳光”分配指标是法宝。通过上级下达和群众自愿申请的“两头计划”采伐指标及自下而上的“两榜公示”制度,坚持效益优先的配套分配原则,是改革取信于民、赢得群众支持和参与的标尺。只有在公开、公平、公正的环境下分配采伐指标,才能使昔日的采伐指标由“烫手山芋”变为“舒心凉茶”,才能使林农的主要精力从“争抢”指标转为积极发展、科学经营。只有在公开、公平、公正的环境下还权于民,林农才能真正在市场竞争中争得主动权、获得收益权。正如西畴“茶王”谢朝发的感言:“要是改革政策来得早些,农民得到的实惠会更多,这次改革的好处就是:林农得指标,老板才勒不着脖子。”
五是简化办事程序是条件。森林采伐管理改革试点工作中的“两简化”,是提高改革工作效率、推动改革取得实效的必要条件。西畴县认真把握好“简化管理环节、简化采伐作业设计”的具体要求,改变以往程序繁琐、多头申报、手续复杂的过程,使林农在取得采伐权的情况下,通过简单、便捷、快速的程序取得采伐证,同比缩短了15日,提高了为民服务效率,促使群众依法依规办证,有效推动了凭证采伐措施的落实。
六是建立完善制度是保证。西畴县在制定森林采伐管理改革试点工作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工作方案,健全完善了森林采伐管理改革试点工作实施细则和木材及木制品经营加工许可证管理办法等相关配套制度,特别是每亩给予20元的迹地更新奖励政策,更是成为了激发群众热情、增强群众信心的“杠杆”,对扶持群众发展林业生产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法斗乡河堡村壮族群众借款修路发展林业的事实,充分体现了群众发展林业的勃勃雄心,也充分说明了有力的工作措施,能为改革工作的顺利推进找到很好的着力点和切入点。
七是整合部门力量是动力。由于森林采伐管理改革工作是一项涉及面广、工作量大的系统工作,西畴县始终注重整合各级各部门的力量。在改革工作中,各有关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能职责认真抓好落实,做到有分有合、齐心协力、协手共抓,全县上下形成了思想一个点、口径一个腔、力量一股纯,为有效推动改革提供了力量保障。
八是坚持“五个结合”是渠道。森林采伐管理改革试点工作,是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延续,是真正让群众享受林改实惠的民心工程。西畴县始终坚持注重科学、长远、持续、拉动、实惠的原则,坚持做到“五个结合”,即坚持森林采伐管理改革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相结合,与探索建立现代林业资源管理新机制相结合,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结合,与“十二五”采伐限额编制相结合,使改革工作做到“新、活、实、远”,推动了林业产业逐步走向现代化发展的轨道。
(文山州林业局陈绍光孙培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