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黎贡山保护区“社区共管”和谐发展
发布来源:四川仲达园林绿化工程 发布时间:2014-12-25
1983年经云南省政府批准成立了高黎贡山保护区,多年来,保护区工作已由单纯的森林保护迈向了以自然资源、自然环境和自然景观综合保护为根本,向科学研究、资源监测、实施中外合作项目、推动周边社区发展等多领域拓展。 隆阳区芒宽乡百花岭村,是坐落在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东麓的一个汉、彝、白、傈僳等多个民族聚居的行政村,下辖8个村2037人,其中有4个村与保护区接壤。这里曾是各类林政案件的高发区。 1995年12月,在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山管理局等单位的帮助下,百花岭村成立了 “高黎贡山农民生物多样性保护协会”,吸收会员40名。这是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高黎贡山保护区保山管理局在实施美国麦克阿瑟基金会资助的“高黎贡山森林资源管理与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中的一个开创性活动,是我国的第一个农民环保组织。 协会一成立就提出了“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宗旨,并大力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知识培训、混农林示范种植、集体林经营管理、乡土树种造林、乡村旅游等一系列活动。协会成立不到1年,就依托项目,扶持当地农户种植咖啡、芒果、甜柿等经济林木410亩,对500亩集体退化林地实施封山育林,营造速生丰产林700亩,建成混农林示范面积300亩。为增强村民保护意识和加快脱贫致富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2005年,也就是在“高黎贡山农民生物多样性保护协会”成立10周年之际,保山管理局组织实施了历时55天的农民生物多样性保护协会10周年调查活动。此时,协会会员已由成立之初的40人发展到115人,其中农民会员81人、名誉会员34人。 高黎贡山农民生物多样性保护协会的成立,开创了农村社区自发开展环境教育和自然保护的先河,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在其影响下,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东西坡周边村社,先后成立了28个森林保护与社区发展共管委员会、1个传统资源共管会、1个白眉长臂猿共管委员会等区域保护组织,这些组织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独具特色的环境教育和区域发展活动,保护高黎贡山生物多样性。 在协会的带动下,当地经济社会、生态保护、农村社区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内道路交通状况明显改善,群众生活质量大幅提高,以薪炭为主要能源的生活方式彻底改变,乡村旅游快速发展。仅大鱼塘自然村就建成“农家乐”5户,旅游业逐渐成为当地重要的收入来源。村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许多村民由过去的猎人、伐木工,变成了自觉的生物多样性保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