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靖市中低产林改造开局良好
发布来源:四川仲达园林绿化工程 发布时间:2014-12-25
云南省实施中低产林改造以来,曲靖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林业工作会议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立足曲靖实际,以全面提高林地生产力、实现林业发展方式转变为目的,积极探索并推进中低产林改造,取得了明显成效。截至目前,全市共完成中低产林改造11.5万亩。 一、加强领导,高位推进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中低产林改造工作,将其作为巩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成果、加快山区综合开发、促进农民增收、实现生态建设和产业协调发展的有效举措,纳入经济社会建设的重要议事日程。一是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落实、群众主体、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市委、市政府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及早安排。2009年8月召开了全市中低产林改造动员会,吹响了中低产林改造的号角。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抓中低产林改造工作,多次深入各县(市)区指导工作;林业等相关部门积极履职,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广大林农充分发挥主体作用,积极参与中低产林改造;社会各界出资出力,积极支持中低产林改造。二是成立高规格的领导机构。市级成立了由市委主要领导任组长,市政府主要领导,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曲靖市中低产林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各县(市)区也成立了领导机构。三是实行严格的责任制。市委、市政府把中低产林改造工作纳入综合考核内容,实行“市级领导包县、县级领导包乡镇、乡级领导包村、村级领导包片”的领导包干负责制;林业部门实行干部“挂钩”负责制。 二、摸清底数,科学谋划(一)深入调研,摸清情况。2009年7月,市委、市政府领导率市直相关部门负责人到全市9个县(市)区对中低产林改造工作进行调研。12月,市林业局组织林业专业技术人员对全市中低产林现状进行调查摸底。通过调查,摸清了全市林业基本状况和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云南松纯林低效林面积过大;二是林分长年缺乏抚育,质量不高;三是全市立体气候显著,地区差异大,岩溶区和石漠化面积大,林木长势不好;四是缺乏项目支撑,资金投入不足。以上因素导致我市森林平均蓄积量和生长量较低,林地生产力低下。至2009年底,全市共有中低产林650万亩,占林业用地总面积的28.5%,其中:中产林350万亩、低产低效林300万亩。林业用地亩均产值仅80元,有林地亩均产值仅115元,林业“大资源、小产业、低效益”特点明显。(二)理清思路,明确目标。2010年2月,市委、市政府在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针对全市林业基本状况和存在的问题,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中低产林改造的意见》。《意见》明确了“先规划、后改造,先设计、后施工,先报批、后实施”和“适地适树、特色高效、龙头带动、群众联动,先易后难、大连片、高规格、高标准”的工作思路;提出了“用10年时间完成650万亩中低产林改造任务,其中2010年改造50万亩,从2011年开始,每年改造80万亩,到2018年基本完成”的工作目标。 三、积极探索,稳步推进(一)统一规程,编制规划。制定了《曲靖市中低产林改造技术规程》,就中低产林改造的原则、类型划分、评判指标、改造技术与方式、设计施工、检查验收、档案管理及监测等作了详细规定,确保全市中低产林改造程序规范。各县(市)区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中低产林改造的意见》精神,依照《曲靖市中低产林工作操作规程》,结合森林资源状况、生态建设和林业产业发展规划,科学编制了中低产林改造规划,并按照“先易后难、先重点后普遍、先林场后集体(个人)、先商品林后公益林”的原则,编制了年度实施方案。(二)大力宣传,营造氛围。采取多形式广泛宣传,形成了社会各界理解、支持中低产林改造工作的良好氛围。在曲靖市电视台滚动播放中低产林改造专题片;派出工作队到实施地区逐村逐户做群众工作,通过算经济账、对比账,为造林业主提供技术、信息等服务,让广大群众了解并积极主动投身中低产林改造,变“要我干”为“我要干”。(三)试点先行,样板带动。中低产林改造政策性强、涉及面广。我市严格按照“先试点,后推开”的原则,在马龙县通泉镇、沾益县西平镇进行树种更替改造试点;在海寨林场、南盘江林业局、会泽野马林场进行林分抚育改造试点。同时,将试点建设成改造样板,作为培训现场,发挥示范带动作用。通过试点,为全面推进中低产林改造积累了经验。(四)多方筹资,保障投入。我市按照“政府引导、业主自筹、财政奖补、市场运作”的原则,建立了中低产林改造资金投入机制。市级财政每年预算安排不低于1000万元专项资金,对采取树种更替、结构调整方式进行改造的业主通过以奖代补的方式给予补助。县级财政根据年度改造任务按每亩30元的标准安排专项资金。各地收取的育林基金、植被恢复费主要用于支持中低产林改造。同时,积极争取国家和省项目支持,引导和鼓励社会资金投入中低产林改造。(五)整合资源,创新模式。整合各类项目,充分发挥林农、大户、龙头企业的作用,多种模式推进中低产林改造。一是走“产业结合型”改造路子。以结构调整、树种更替、品种更新方式进行改造的中低产林,主要发展以核桃、油茶为主的木本油料林和以杉木、桉树、旱冬瓜、川滇桤木、光皮桦等为主的速生丰产林。马龙县结合核桃产业发展,在大海哨改造中低产林1万亩,目前长势良好。沾益县在西平镇进行树种更替改造,发展川滇桤木3000亩。二是走“项目实施型”改造路子。把中低产林改造与林业重点项目的实施有机结合,积极争取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珠江防护林、石漠化治理、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等国家和省级项目。海寨林场、南盘江林业局、会泽野马林场结合国家中幼林抚育补贴试点,改造中低产林4万亩。三是走“龙头带动型”改造路子。鼓励和引导企业、大户通过租赁、承包、联营、转让等形式投资中低产林改造,发展壮大林产品加工企业,做强特色经济林、速生丰产林、绿化苗木等林产业,实现规模化、集约化改造。师宗、罗平引进培育了师宗华海木业、罗平博林木业等龙头企业,大力发展以杉木为主的速生丰产林。马龙县引进云南绿大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对1.346万亩低效林进行改造,亩均实现产值1.11万元。四是走“群众参与型”改造路子。把中低产林改造与深化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相结合,建立森林资源交易服务平台,充分发动群众投身中低产林改造。今年以来,师宗、罗平农户改造中低产林种植杉木1万余亩。(曲靖市林业局柴正相)